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545 次阅读)
立足开放大学转型:内蒙古电大为教师职业发展赋能
(发表日期:2020-12-16)

2020年12月8—10日,内蒙古电大系统骨干教师职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乌兰察布市举办。内蒙古电大系统的骨干教师、各盟市电大校领导和校本部相关负责人等共百余人参会。培训班以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召开。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臣,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志平,乌兰察布市副市长岳艳美,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建军,乌兰察布市政府副秘书长郝文跃,乌兰察布市电大校长于金旺出席本次培训班。开幕式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建军主持。
乌兰察布市副市长岳艳美发表致辞,热烈祝贺培训班举办,并希望借着此次培训会的契机,进一步在乌兰察布地区营造崇尚学习的良好环境,让全民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落地生根。
“没有一支熟悉远程开放教育规律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就难以胜任新时代的要求。”在题为《新时代开放教育教师角色的新思考和新要求》的报告中,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臣深入阐述了开放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意义。
刘臣首先回顾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取得的成就,并结合《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要求,以及国家开放大学“1233”工程和“建成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目标,揭示了开放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表示,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也历来以“师者,人之模范”的标准来要求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南。国家开放大学遵循远程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建设发展需要,以“专兼结合、以兼为主、动态开放”为原则,正在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开放大学教师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刘臣从教师能力素质模型入手,从“技能与能力”“道德与价值观”“专业知识”三个层面解析了开放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认为开放大学教师除具有普通高校教师的通用能力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远程教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且认同开放大学的价值观。
他对新时代开放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一是以爱为出发点,尊重自己的初心选择,热爱行业岗位;二是以德立身,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三是下苦功夫钻研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严守主业、拓展多业;四是顺应时代发展,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他表示,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过程中,要开拓视野,跳出开放大学体系培养教师,特别是应打造一批适应远程教育规律的“网红”教师。
当前,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正在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要求转型为地方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值此关键时期,开放教育该如何变革和全面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志平在报告《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治理能力促进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给出了答案。
陈志平从目标任务和主要业务层面对《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进行了深度解析,并从中提炼出改革的三条主线:体系更新建设,即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核心的体系建设和学历教育“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的体系建设;服务社会的功能建设,以“四大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开放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他认为,开放大学综合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全方位转型、统一协调、时序合理、形式内容一致,并做好顶层设计、精准施策,把握教育规律。
开放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开放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与治理对象的特点、发展程度相匹配。”陈志平指出,开放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聚焦三项任务:一是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是推动开放大学综合改革三条主线建设,完善“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系,研究解决集团化办学、平台架构及服务模式等问题;三是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等,尤其是要解决好师资建设中的成长性和发展性问题。
陈志平从教学理念变革、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业态创新、系统整体推进、做好基础工作、完善制度规范等方面,对开放大学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改革创新求新求变,为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他强调,改革创新是推进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开放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混合式教学本质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再设计”。近年来,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晓英在报告《混合式教学的理念与实施》中提出,“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学习方式的组合,而是吸纳学习、移动学习与线下学习充分融合带来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变革的新的学习范式。
她从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理论出发,阐释了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理念和设计原则,结合生动的教学案例,分析了不同教学策略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提出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分享了提升混合式教学能力的解决方案。
冯晓英认为,混合式教学的设计要实现三个转变:设计视角由教学设计向学习设计转变;设计理念由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转变;设计范畴由前端设计向全过程设计转变。关键是要做好核心目标、学习体验和学习支架的设计。同时,混合式教学要运用好四大策略:明晰的灵魂性目标、有灵魂的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的相辅相成;开放式的学习活动、真实体验;基于学情分析的分层教学。
针对不少电大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问题,冯晓英表示,成人学生的关键学习原则是自愿、自主、经验和行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并从行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
报告为教师们开展高质量的混合式教学、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提供了启迪。
学术论文写作是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和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编审郝丹以《学术期刊论文的写作、投稿与审稿》为题作报告,分享了学术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与经验。
她首先介绍了《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的概况。杂志以“贴近实践,关注进程,深化研究,服务发展”为办刊宗旨,关注远程开放教育、终身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聚焦教与学的学术探讨,呈现教学一线的实践成果和问题研究,反映信息技术应用与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案例。杂志注重原创性学术成果,倡导问题意识,重视实践成果呈现,讲究研究方法。
郝丹的报告突出适用性与实效性,从投稿与审稿、学术论文的规范、实证研究文章及综述文章的写作等方面展开。她介绍了学术期刊的投稿注意事项和审稿流程,并从内容、语言、格式三方面阐述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为教师提高投稿成功率提供了实际指导。她以量化研究论文为重点,结合案例,分析论文中标题、摘要、关键词、研究背景、研究设计、研究实施、研究发现、研究结论、讨论、反思、参考文献等各部分要素的特点和要求,分享了实证类研究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缺乏新意、主题不聚焦和远离实践,是论文选题中最常见的问题”,郝丹表示。她总结了写作者在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建议,并为老师们推荐了开展学术研究的入门必读书目。
培训班上,国家开放大学人文教学部部长、教授唐应山,国家开放大学政法教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惊铎,内蒙古档案馆研究员可伟,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红勤,国家开放大学理工教学部副教授、博士王立,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教授马东宇等六位专家先后作报告,为学员们带来了艺术鉴赏、师德师风建设、公文写作、教师礼仪、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网络教学团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精彩内容。通辽市广播电视大学教授闫艳等四位老师还带来了教学技能展示内容。
闭幕式上,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教学部主任莫淑坤和乌兰察布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于金旺为参会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
12月8—10日,内蒙古电大系统法学、行政管理、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学前教育、土木工程、机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言文化、蒙授等11个中心教研组分别召开第一次线下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1年的工作要点以及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等重点工作。
12月11日,参会教师集体参观了乌兰察布市思政教育基地——集宁战役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洗礼。参观过程中,大家聆听了讲解员对“集宁三次战役”的解读,观看了革命时期的部分珍贵文物、资料和照片,党员教师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参观教师纷纷表示,通过学习教育了解了集宁战役的历史全貌,缅怀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坚定了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内蒙古开放大学的转型与发展作出贡献。
本次培训班嘉宾均为来自电大系统内外的专家教授,规格高,界别广;报告内容专业,主题涵盖开放教育政策、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等诸多领域;培训形式多样,既有主题报告,又有教学技能展示,还有工作研讨和实地参观考察等。同时,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满足了更多教师线上参会的需求。
三天的培训短暂而精彩,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报告,实用的教学技能交流,为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训班的举办,将进一步提高内蒙古电大系统教师的职业素质,推动内蒙古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内蒙古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正如莫淑坤在培训班闭幕式发言中所提出的期待:“全系统教师动起来、活起来、干起来、强起来,真正有能力承担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内蒙古开放大学的历史重任,为办好扎根内蒙古大地的人民满意的新型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开放教育教师肩负重托,任重道远。
 
(来源:在线学习张冠华选编:问心)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