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437 次阅读)
长宁区打通老年人学习的 “最后一百米”深入调研
(发表日期:2019-11-27)

(本站发表日期:2019-11-27)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增长较快,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特征。老年人口的急剧上升对我区老年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老年教育发展迫在眉睫。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推进我区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区深入研究当前区域老年教育的发展状况,找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目前,区内老年教育院校共有11所,涵盖区老年大学(区老干部大学)、十所街道(镇)老年学校;共有老年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约50人,兼职教学及管理人员约1200人。长宁区老年教育发展经过了十几年的推进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急剧上升以及学习需求的增长反映出现有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水平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和不匹配的问题。
    比如,老年教育专业化管理力量较为薄弱,自2012年起,上海依托社区学院等载体,增建了东西南北中五所市级老年大学分校,先后建立了11个老年教育专业发展中心,分层分类开展老年教育的指导、管理和工作推进,这就需要区级层面相应地加大老年教育的统筹管理力度、增强专业化管理力量。
    再比如,老年人学习需求正不断提升,老年教育院校影响力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大学、街镇的实体化办学趋于饱和,这就导致教学场地越来越紧张,优质课程、师资日益紧缺。再加上老年人对学习环境、设施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实体化老年教育办学服务体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市民的需求。为此,区老年大学和社区学院都持续开展了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培训。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加强老年教育系统和社区教育系统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并形成长效机制是调研中反映出的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工作重点。
    简约线条分割线
    为深化长宁区老年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管理的顶层设计,由长宁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统一领导、规划全区老年教育工作,形成整合各方资源,合力协同推进的长宁老年教育管理新模式。
对接市、区老年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建议在社区学院和老年大学相关部门分别确立具体管理指导人员,对接11个中心的业务工作。通过区教育局协调,分别将区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区老年大学编制30%的管理岗调整为教师岗,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老年教育工作。调整后的相关教师可以在老年大学、街镇社区(老年)学校任教,并通过市社区教育职称序列实现专业发展。
    通过区老年小组办的协调,由区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具体落实,加强社区学院和老年大学在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训方面的资源整合,共享互通。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区教育区本教材15本,校本教材80本,老年大学建设了校本教材20本,在此基础上梳理形成资源目录,供老年教育系统选用,授课教师培训纳入区相关专题培训统一实施。
    鼓励社会各方参与老年教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探索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博物馆、体育场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社会公共设施参与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场所和条件。
    老年教育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拓展老年教育网上空间。依托“学在数字长宁”网,开设网上老年学堂和云视课堂,为“老年教育在线”提供约5000门各级各类课程,作为实体化学习的有效补充,不仅有利于解决老年院校场地、师资、设备不足的问题,而且为老年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满足更多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区学习办主任王小柳:
    老年人口的急剧上升对我区老年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我作为区学习办主任重点关注的民生和教育问题。目前我区1所老年大学,10所街道老年学校,185个教学点,100多个睦邻学习点已经构建起分层分类老年教育服务。但通过调研发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依然存在专业化管理、优质资源共享、智能化支持服务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针对问题,区学习办将聚焦“精准应对”,着力通过增强区老年大学专业师资队伍、开设网上老年学堂提供5000多门线上课程、建立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增强服务能级等途径,打通老年人学习的最后100米,让更多长宁老年人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与幸福指数,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来源:学在数字长宁微信公众号    选编:曾媛)
 

上一篇 - 下一篇